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面向群众》:塑造“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典范

电影《面向群众》剧照

  “共产党员的特殊性,就是不搞特殊!”在由周琦导演,吴京安等主演的党的十九大献礼影片《面向群众》中,主人公李培福曾道出过这样一句掷地有声、震人肺腑的台词。

  电影《面向群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甘肃省西部气候干旱,老百姓生活贫苦,甘肃省***决定自筹资金建设电力提灌工程。年逾57岁、时任甘肃省副省长的李培福,立下“两年上水,三年受益,五年建成”的军令状,踏上荒原,走遍景泰川,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将不可能化为可能,终于建成了景泰川电力提灌一期工程。昔日荒漠变成了良田,100多万群众从中受益,这项工程成为甘肃、内蒙古两省区市县人民的救命工程、生态工程、翻身工程、富民工程,被誉为中国水利工程的“中华之最”。

  在日前由《电影艺术》编辑部主办的《面向群众》专家观摩研讨会上,高同声、李准、仲呈祥、张宏、向云驹、康伟、饶曙光、赵葆华、陈先义、皇甫宜川、高小立、王纯等专家对影片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这部作品艺术化地再现了共产党先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自主建设电力提灌工程的伟大创业历程。

  “影片的聚焦点并不是整个电力提灌工程,而是创造奇迹的人以及他们的坚韧精神。在这之中,以李培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最为令人感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面向群众》勇敢地将故事发生的年代放置于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不正常的政治大环境之中,成功地表现了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赢得民心,正是因为有李培福这样的中流砥柱存在。

  在影片中,李培福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抵制“左”的错误观念,敢于为了人民不惜丢掉“乌纱帽”。他对景泰县的老百姓许诺:“我保证,两年之后,黄河水来到咱们景泰,这个碗里装的水,比糖还甜,比蜜还甜,白花花的!”仲呈祥认为,李培福为人民群众解决的是现实的难题,更是时代的难题。“历史是一面镜子,同时又是一位智者,让我们懂得昨天,了解今天,又遇见明天。《面向群众》这样的影片,在今天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仲呈祥表示。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眼中,《面向群众》最为可贵之处,正在于塑造了李培福这位共产党员形象。“他是一个真正不忘初心的人。当遇到一切困难、一切纷争、一切矛盾的时候,他始终将老百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从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哪怕很多决定可能会导致他遭受批评、降级、免职甚至劳改的厄运,他仍旧毅然一力承担。”李准表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初心、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的初心。”

  影片中农妇的两个女儿,让《中国电影报》社长皇甫宜川印象深刻。“农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们就是想改变生活。共产党帮助他们改变生活,他们就会无条件地付出。这种最简单、最质朴的求生精神,反而更令人感动。”皇甫宜川表示,在新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工程的完成都离不开普通老百姓的参与。“像当年的电影《红旗渠》,就将聚焦点放在了参与建设的老百姓身上。同样的,在《面向群众》中,参与电力提灌工程的农民形象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此同时,《面向群众》的视听效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认为,影片的艺术手法所呈现的美学效果较为现代。“镜头中的黄土高原并不是贫苦、落后的同义词,而是大气磅礴、气势宏大的壮美景观。主创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大自然的雄浑与伟力给予了充分的赞美。李培福们并不是要战胜自然,更不是在破坏自然,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让大自然更加美丽。”向云驹说。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在观看过《面向群众》后,感觉自己如同上了一堂特别生动的党课。他建议全党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时,将《面向群众》这类影片纳入主题教育教材之中。“这一方面可以为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的教材范本,另一方面又能通过这样的机制让影片的票房获得较大增长。”康伟同时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中,像李培福这样并不太广为人知的英模人物还有很多,如果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以政治的眼光和艺术的眼光对之进行深入发掘,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精品佳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