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电影《误杀》:直面人性的弱点,彰显人性的力量


电影《误杀》海报

  当你的家人受到伤害时,你会怎么做?在12月13日公映的电影《误杀》中,李维杰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故事发生在泰国,肖央饰演的李维杰和谭卓饰演的阿玉用微薄的薪水养育两个女儿,在一个雨夜,女儿遭到警察局长儿子的侵犯,在打斗中误杀对方。突发横祸打破了这个平凡家庭的宁静,身为普通百姓的李维杰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悬疑破案电影,为了保全家人,他不顾一切地决定瞒天过海,制造了一个完美的不在场证据……从掩埋尸体、处理证据、合家串供,甚至到利用“时空剪辑”手段“操控”所有人的记忆,让所有路人为自己做伪证。近段时间,有关校园暴力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屡见不鲜,在国家公开征询《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意见的当下,《误杀》的公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影片题材大胆犀利,剧情紧张刺激,细节巧妙缜密,更在悬疑推理的外壳下,表达了对法律与道德、家庭与责任、善与恶等多种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

  在日前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当代影视研究中心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部联合举办的电影《误杀》专家观摩研讨会上,章柏青、许柏林、丁亚平、宋智勤、赵卫防、康丽雯、郎云、谭飞、高小立、朱玉卿等业界专家学者,围绕影片的类型特点、艺术手法及其所蕴含的深层社会现实意义等话题,展开了多方位的解读与分析。

  在电影评论家许柏林看来,影片结构看似简单,但几次反转让人印象深刻,而扣人心弦的快节奏叙事,更令观众对片中人物的命运走向感到揪心。“影片抛出的情与法、罪与罚关系的讨论,能够引发当下观众的思索,同时对当代社会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许柏林认为,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误杀》在规定性情节之外,着重凸显了情感因素,人物塑造也颇有特点和追求,“达到了将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相互交融,共同推动影片发展的艺术效果”。

  “《误杀》具有直面现实的艺术感染力,影片情节丰富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影像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充分呈现。”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认为,影片的故事发生地点虽然在泰国,但主创团队有意识地突出了亲情、友情等中国观众关心的伦理情感关系。“而片中李维杰掩饰犯罪的手法,则凸显了当代社会中高科技媒介对人的影响和改变,令影片具有了更强的当下性与现实感。”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则认为,影片关于罪与罚的思考与探讨十分难能可贵,“李维杰一家三口最后决定投案自首,剧情并没有按照普通观众的情感逻辑和价值判断发展,彰显出犯罪就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正向价值观,体现了影片的正能量与思辨性。”

  著名编剧康丽雯认为,《误杀》虽然是一部商业类型片,却能给观众带来很多思考。“影片中的悬疑、推理等类型元素十分饱满,从创作角度而言,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但要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只有这些类型元素还不够,创作者必须要找到支撑整部电影的力量。”康丽雯表示,《误杀》主创精准地用“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力量”这对矛盾体,支撑起了整个故事,“这对矛盾体是影片的根基,也是影片震撼人心的根本原因”。康丽雯分析,影片中李维杰夫妻作为父亲和母亲是不成功的——父亲爱女儿却无法与其沟通,母亲则过度溺爱女儿,两人最终只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达成与女儿的相互理解,这就将人性的弱点与人性的力量结合了起来。“最后李维杰因忏悔而自首,一方面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径伤害了另一对父母,另一方面也因为他意识到利用其他人的善意与信任为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据的行为是错误的。李维杰的救赎提升了影片的深度,也增添了影片的光彩。”

  电影《误杀》由福建恒业影业有限公司、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等主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