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提前想想死亡》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38:49
  • 44

我亲历了我爷爷从病重到去世的整个过程,那个乐观的老头直到去世前的一个月都不相信也没察觉到自己会死,每当他一个开小卖部的老哥来看他时,他总是跟他说等过一阵病好了再去他店里喝茶。他的乐天一度支撑着他患绝症的身体,使得病情并没有快速恶化。但不断加重的怀疑终于使他感到他可能要死去,他因为没有准备而略显惊慌,他只有很短的时间去接受这个事实并在心底总结自己的一生。假如说对死亡需要经历恐惧、接受、坦然面对这样一个过程,我爷爷只来得及使恐惧稍稍减弱。在意志被瓦解之后,我看到他的身体快速地颓败下去。

我爷爷只是农村里一个乐天的老头,不会去对死亡做什么深入的思考。但爷爷临终前的惊慌,却使十几岁的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死亡的威慑力。是的,我们一向都不怀疑死亡的威慑力,但我们无不例外地认为它很遥远,以至于不会威胁到自己。正如莫里所说的,“人们年轻时,都知道他们是要死的,但没有人相信这一点。”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已经预料到自己的恐惧,提前把这个问题提上台面并不是坏事。而死亡,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和一种经历,超验地去感受它的来临和寻求排解的路径,也许对人生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件有着特殊的启示。先攀上那个最难的山头,也许对其他路径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莫里提出了他自己面对死亡的态度和技巧,这是经久的人文素养、深厚的社会心理学功底和切身的死亡威胁三者碰撞并凝结而成的结晶,我丝毫不怀疑它的真实性,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死亡让人回归本质。至少,我认为它是很接近本质的东西。

然而生者要考虑的可能是这个本质对自己是否适应。这是一个荒诞的问题,因为本质一词就表明了它的普适性。我们要在什么时候去回归本质呢?我不敢忘记,死亡是随时都可能降临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