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书店的灯光《爱书人的乡愁》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10:25
  • 40

赫尔德曾说,“乡愁是最高贵的痛苦。”那么,书店一定配得上爱书人的高贵与痛苦。

乡愁的魅力在于对每个人的生命召唤,在寂静无人时突然袭来。多多的天堂电影院毁于火灾和时间,虽则心中的影院不可磨灭,但是笑着的阿尔弗雷多却不再见。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场所,那是乡愁的起点。

在大学一年级时,刘易斯·布兹比获得了在“狂妄的乌鸦”书店兼职的机会,然后是十七年的书店任职经历,与书店结下一生的缘分。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爱书的格蕾塔女士,他们保持了三十年的忘年之交。这段岁月中,他们经历了亲人的生老病死,见证了书业的兴衰,一同明白了“书籍是朋友,我们并不孤独。”(P27)布兹比的生活再没有离开过书籍,从睡前故事的倾听者、斯坦贝克们的粉丝,到书店店员、图书销售代表,再到作家、教书匠,唯一不变的就是一个标准的书痴——“我的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P1)。

随着时间的流动,越来越多的书店进入他的生命,对于这些精神相通的地方,他娓娓道来。专业者和爱好者的双重身份,使这本书呈现出来的书店观感包含了丰富的面向。作者的个人经验与专业积淀,书业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构成了完整的书店的故事,一个个短章如同流动着的无主题变奏。如果他愿意,这本小书可能会变成学究气的《书店文化史》。好在这只是个无害的假设,作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书店的精神。书店不仅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又一个装什物的盒子,它们还承载着知识、理想和自由,他们有生命,并且不可复制。在书店,如作者所借用伊利亚斯·卡内提(Elias Canetti)的说法,我们“在人群中独处”。(P5)

那些令人神往的书店传奇故事,譬如莎士比亚书店之于乔伊斯,城市之光书店之于《嚎叫》,皆是不会消逝的风景。但是仿佛更多时间中书店只是作为经营不善的代名词,毕竟书籍是一种太过特殊的商品,在悄然无声中消失几乎成为宿命。作者不无感伤地描绘着他的工作过的第二家书店“普林特斯”消失时的情景,“店堂就像一个空空的鞋盒,白色的墙壁,破旧的地毯。书店唯一的遗留物是原先咖啡吧的一块红色油毛毡。我从窗口向里望去,往日的喧嚣一去无踪。”(P119)在另一方面,新书店的层出不穷却又显示出了强大的韧性,作者表现出了极大的乐观,“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保持下来的东西——书店承载的正是我们那些尚未被计算机和大卖场替代的传统的感情。” (P210)

读这本小书,好像面对蒙上蒸汽的镜子,里面的形象模糊不清,却仍然能感觉到几分熟悉。我也曾在书店工作,能够体会拆开新到图书的包装时的忐忑、期待和欣喜,也经常近水楼台地把心仪的书籍据为己有,时常与读者交谈或者只是坐在一边“偷窥”、想象他们,在心中构造从不重复却偶尔交叉的故事。作为读者,也会经历相熟书店谜一般的突然消失,或者痛苦地见证它们苦苦挣扎。也许这是知识形而上的力量,也许天下的书店真的是精神相通。他们好像朦胧夜色中的灯,昏黄,不亮却仍醒目。如封底的那句话,“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话和画确实来自于万圣书园,在二楼的显眼处。

最后交待一句,“狂妄的乌鸦”这个有趣的名字来自于一位名叫格林(Robert Greene) 的诗人,他对莎士比亚的妒忌带来了这份灵感。

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161574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