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东游纪程 日知堂笔记读郭沛霖《日知堂笔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40:06
  • 45

郭沛霖,字雨三,湖北 水人,清道光时任詹事府左赞善,掌记注、纂修之事。

本书《日知堂笔记》是郭沛霖去世后,由他的儿子郭阶从其日记中辑录而成。由此可以推知此书较其他笔记小说,有比较高的真实性。毕竟人们在自己的日记上所写的,大都是倾述,而没有必要造假。而且由其子所辑录,也能说明日记原本的私密性。就封建时代孝道为重,儿子一般是没动机去篡改父亲的日记。

正因为这书描述的真实,读起来彷佛走进晚清官员的生活之中。随着他的行程,我看到清末人们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在已经战败于英夷的时局里,也依然有那么一部分清人,为民为国鞠躬尽瘁,乃至舍生取义。这种不愧于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精魂的信仰,正是气节。而因为身怀这种气节,身怀对江山社稷的责任,腐朽的清末政坛依然有值得肯定和歌颂的英雄。同时,郭沛霖通过日记的描述展现了他不朽的情操,以及士大夫的风雅和封建臣子的忠诚。

细细品味本书67则短文,不时停下来思考文中事件的原有,或者想象彼时的情景,亦有不少收获。

卷上大都是政局时事,其中尤以《宣宗成皇帝顾命》最有价值。

该文详细的记录了清宣宗成皇帝道光在临死前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这位承受了一个王朝耻辱开端的天子,在临死前表现的胸怀天下,不愧为一代帝王。细读该文,脑中浮现处深宫庭院的紧张与慌乱的情景。而今,圆明园早已灰飞烟灭,奉三无私殿也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不过哪怕只是一片残墙断垣,历史终究还是会记录那些闪光点,即使这种闪光,就像流星划过宇宙,只是毁灭前的最后荣光。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三无私以化天下。”出自临死之前的道光皇帝之口。也许,我们不可能真正感受到,这位承载王朝由盛到衰的帝王,面对家庙宗堂,是多么的惭愧和无奈。

此外,读《粘竿处》一文,我第一次知道清王朝有粘竿处这个职能部门,且贵为天子亲军。

《西藏》一文里描述的西藏在清末的风土民情,揭示了当时活佛悲惨的遭遇,记录了在神圣信仰下的罪恶。而牛皮浮水渡河的情形,仿如是在拍摄惊险动作片。可见当年入藏之难,不亚于李白描述的蜀道艰辛。如今,自助游西藏都已是常事,不得不感谢国家与时代。

《中国官与琉球贡使名剌》中说乙卯年间琉球尚向清***进贡,乙卯年即1855年。想起1860年明治维新,1894年日本海军打败北洋舰队,琉球东夷进步革新的速度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敬佩。

《京城南西门外成家颐园》以下7则,体现了士大夫的格调与情操。清人生活没有明朝那么追求精致,但也不失为风情所倾倒的典例,个中感受,因人而异。

卷中多记录作者的日常交往,以及交往中交谈了解到的社会民情。

《江中丞庐州殉难》一则描写大为动人。将抵抗太平天国的江岷樵中丞,与唐安史之乱时张巡中丞死守睢阳相比,感概历史的浩瀚与博大之时,也为江岷樵中丞的个人品质所折服。

无论在哪个时代,中华民族都始终有这样的人屹立着,才使中华民族始终在历史长河与世界舞台挺拔如初。

余下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清军的描述,都体现了清军的顽强抵抗和英勇不屈,就此书一处,不敢妄加评论,然就历史观,代表不同截击利益的双方仇视贬低彼此,也是人之常情。

其下几篇为清末乙酉年间科举一事,甚为详细。《书榜》一文让我第一次了解到科举主考官一方的忙碌。文中记录几个主考、监试、同考在各自职责下履行程序,从早上7点(辰)一直工作到隔天凌晨二点(丑),不容易啊!八股取士不尽合理,然而若有清官如此,也不为历史美谈。

第五十篇《粤寇萌芽》,指出了造成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即官员办事不利鱼肉人民,“于是大盗益横而窃贼亦相率为盗”,良民无处伸冤,最终导致“良民亦相率为盗”,从而使得农民起义军“来则狼奔”。这一年为庚戌,即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卷下是作者郭沛霖的考证与联语。

《大顺集旅店题壁诗》一文最后提到有一名为西泠女史的女子在客栈墙壁上涂鸦两首诗,诗下面“应和满壁”,堪称BBS的原始形态,有趣。

郭沛霖在这些日记里的联语写得颇为工整。记此一联,是郭沛霖为其师杨至堂所写的挽联:“守官能守道,只一介儒生,昼研经史,夕理薄书,于黔于粤于楚于豫于凉于陕所至常见思,帅府晚开,富贵何曾殊措大;治水兼治兵,以数千嬴卒,保障河淮,蔽遮幽兖,若陈若潘若于若靳若徐若黎诸贤皆未有,将星遽陨,风云应为护储胥。”

全书最后一则《河神大王将军》最为玄妙。该文记录作者郭沛霖在丰北坝口见到“河神”及“龙王”的经过。记录之详尽,可以很轻易的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并说“方首而金鳞,身躯甚小,盖龙王无疑也。”我们不轻易将此归于封建迷信,但,这“龙王”该怎么解释呢?会是一种什么生物呢?

三天里分几次看完此书。对清末社会有了更多一点的认识。有感慨也有疑问,待日后有机缘进一步了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