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如何写影评《写影评还需要教吗?》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8:08:24
  • 128

在翻开《如何写影评》这本书之前,大概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嘀咕:影评如何写,还用得着人来教吗?君不见,在豆瓣,李安的《色,戒》有评论文章 2188多篇,《变形金刚2》也有1346篇,更别说其它许许多多的电影论坛和社区上的影评数量了。可以说,每当一部电影上映,我们都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影评,或长或短,或言之凿凿,或引经据典,或洋洋洒洒,总之它们让我们相信:没有什么比更写影评更容易的事了。真是这样吗?

影评的写作总是与电影文化的发达相关连。电影在国内的普及和发达,借VCD/DVD风光才得以深入普罗大众,较之于欧美深厚的电影文化传统,可谓落后几十年。也因此,特吕弗、戈达尔等人由写影评而导电影,而掀起新浪潮,宝琳·凯尔的影评能使一部下画的电影重新上画这样的传奇,对中国影评来说,不啻神话和传奇。电影文化中影评和电影良性互动的情形,对我们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事。甚至连何为影评、中国有没有真正影评人等问题众说纷纭。因此姗姗来迟的蒂莫西·J·科里根这本《如何写影评》的中文版,对于热爱看电影同时又喜欢写点影评的影迷来说,自有其积极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将豆瓣上数量庞大的影评文章这本书对照,就会发现,网上这些所谓的影评文章,其实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影评”,而只能算是影迷看完电影后草草记下的电影笔记,感性的抒发多过理性的思考,照书所引特吕弗的说法,其实正是写影评的大忌:“不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你的评论中,在作评论的时候,你应该至少要试图记住你的目的…吸引人的并不是公开声称某部电影的好坏,而是需要解释为什么。”

网上庞大的影评数量之所以无法激起我们的阅读***,可以套用一句话来形容:技术太低。换言之,就是不专业。在此意义上,《如何写影评》对如何打造一篇“技术含量高”———也指是如何写出一篇有分量的专业影评,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指导。按照作者的说法,写影评是我们观影这种“娱乐”的延伸,分析性的思维能力和阅读(写影评)可以使看电影这种“娱乐”更丰富、更吸引人,将看电影这种纯粹的消费行为上升为一种智性的精神上的消费。写影评因此不仅是“理解电影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对所处世界和文化的态度”。

写影评是一种智性的活动。肤浅的影评之所以肤浅,套用本书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主要是基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我们对电影词汇和电影文化的了解甚少;(二)我们对电影的感受和思考不深刻;(三)我们对影评的写作风格缺少了解。

因此,《如何写影评》可以说在这三个方面给了希望写出一篇好影评的人提供了“金针”。我们不妨先读书中的第二章《电影术语和文章》主题,要言不烦地列出了有益于更好理解电影的一些必要的电影语汇,例如景别、角度、视觉记忆与反思、叙事、角色、视点、比较研究、场面调度、现实主义、构图与影像、画面的空间透视、剪辑、声音等,掌握这些电影语汇,不是为了套用到影评上假装自己博学,更重要的目的是使我们在观看电影时,对理解的理解更为全面和透彻,为写出言之有物的影评打好基础。

随后,在《想·看·写》一章中,作者提出了写作影评的三步:想、看、写。作者认为,最好带着问题观看一部电影,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例如,影片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电影为什么以某个影像开始和结束?和以往看过的同类题材相比,这部影片有何不同之处?摄影机的运动是否有某种显著的形式?影片中哪几个镜头是最为重要的?)同时在观影时最好也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从而培养出一种将问题导向特定主题的能力。问题和笔记会导出更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尝试进行解答,就形成影评写作的思路。最后,就是影评的写作风格问题,作者就如何写出深刻、简洁、条理清楚的文章提供了语言表达和风格上的技巧。此外,对于有心在影评写作和电影研究更上一层楼的读者来说,本书的第四章《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及第六章《电影研究》为他们的深造提供了更深入的指导,作者还贴心地附了大量实用的电影研究方面的资源。

《如何写影评》明白晓畅,深入浅出,同时还附有大量的专业影评人和业余作者所写的影评文章供举一反三,读者如能循序渐进,一定会登堂入室,“修炼”出优秀的影评,并体会到电影人萨莉·波特所说的影评写作带给我们的“分析、探索和思考”的深刻的乐趣。

作者连城 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阅读全文